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想一次性通过一定要趁早
高企申报是一个复杂而且繁琐的项目,提前的培育工作尤为重要。
提前做好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财务审计、企业研发费用归集、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规划工作已经势在必行,只有做好前期的培育工作和申报计划,才可确保认定一次性顺利通过。
近几年随着整体经济发展不断发展与技术进步,加上各省市宽松的创新创业政策助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也在突飞猛进的增加。
山东省高企申报数量逐年大幅度增加, 随之而来的是主管部门对申报企业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审查机制越来越严格。
但是大准备认定或者到期重新认定的企业由于不了解最新的政策,主观意识方面对于前期培育和提前规划工作不够重视,存在临时抱佛脚的侥幸心理,认为和前几年一样高企申报只是走一下过场,到时候找找“关系”就能顺利通过。
临近申报时间,才匆忙启动申报计划,却发现很多必备基本条件和很多资料都还未具备、不得不临时拼凑购买知识产权,研发费用也只能归集到一年,匆匆忙忙准备材料,导致未通过。
白白错失当年的资质和政策福利。
一、从政策方面来讲
从 2020年和2021年第一批申报情况来看,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条件逐渐趋紧,比如以前高新企业申报,只需要 1 个发明专利或 5 个实用专利,而如今申报高新企业,这些知识产权数量远远不够。
毫无疑问, 高企认定政策必将逐步收紧,认定门槛必将逐步抬高。
随着门槛和条件的提高,高企的含金量和品牌效益也越来越高,政府部门鼓励高企的奖励政策不断加大,而且能确保及时兑现;市级部门和区县级部门也出台政策有了相应的配套资金。
二、从企业效益来看
1、税收优惠
通过高企认定当年即可减按 15税率享受所得税优惠。
通过认定越早,享受优惠也就越早;税收优惠,特别是对企业在早期的成长助推作用也更大。
2、资金政策奖励
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可以申请政府拨款资助。
换言之,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于企业可以享受至少三十万的奖励资金、真金白银的奖励。
所以,建议企业提前启动重新申报计划报,即启动下一年的高企认定准备。
早准备、早规划、早立项、早归集、早通过。
三、2020 年以来山东省高企政策的新变化
1、2020年由于疫情高企评审第一次由现场评审改为网络评审,不再有企业现场汇报 PPT,专家通过网上材料或 PPT 配音,进行打分。
2、重视网上材料的填报。
重视研发活动材料的编写,切忌胡乱编纂。
知识产权最好不要在申报年才取得,应为逐年申报。
3、重点对个税系统人数较少,收入较少的企业审核,2021年山东省高企通知中明确提出组织单位重点审查个税少于5人的企业。
4、企业申报高企当年申请或转让的专利、知识产权不予计分,知识产权获得要有延续性,如企业所有知识产权获证的时间都是同一时间段,会被质疑为临 时包装,不被认可、分数极低或地方不予推荐。
5、企业系统填报的软件著作权,现场考察时要求企业必须进行演示操作,所演示的功能需与系统提交的软著申请表中描述的功能一致。
演示人员必须是参与本项目的研发人员。
部分地区要求对软件的源码进行修改,及功能确认。
6、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必须“三表一致”。
即企业年度所得税纳税申报表(A104000 期间费用明细表)、企业财务报表、研发投入专项审计报告中的企业研发费用数据要求一致。
7、企业核心高新技术产品(服务),须提供对应的合同、发票、知识产权证明。
8、产学研协议的签订时间需在近三年,申报当年签订的不予计分,且需提供产学研合作的记录证明(如项目支出的发票及凭证等)。
9、对企业提交的申报材料整体的逻辑性要求越来越严格:专家评审、国家备案过程中,重点考核提交资料中是否体现“研发项目-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产品- 知识产权-技术领域“之间的相关性。
10、成果转化、组织管理水平部分考核越趋严格:
(1)成果转化和组织管理水平的得分普遍偏低,只是简单少数提供产品合同、发票、模板化的制度、框架型产学研合作、人员总数较少企业的自建研发机构,都不能获取专家的认可,或评分较低。
(2)成果转化要求按照企业开展科研立项—获得相应的知识产权—-科研立项得到科研结果—科研结果用于产品的生产—新产品品质提高带动了销售的增加(研发项目-知识产权-立项文件-成果转化)的先后顺序,而且要求一一对应,证明材料样式多。
(3)制度创新文件必须是提前已经有的,临时编写的不予认可。
11、重点审查将三年的研发费都归集到上一年度的企业;考察研发费用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12、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重点抽查知识产权单纯申请软著的企业。
四、高企认定有哪些前期准备工作
1、梳理知识产权情况
有规划近几年申报高企的企业,现在就应该全面梳理企业的知识产权状况,如果知识产权情况不达标,则应该及时的利用现有的符合申请条件的知识产权, 查缺补漏、提前布局。
注意:专利的数量越多,得分高的可能性越大,通过的概率就越大,要求有每年有5项实用新型专利,三年累计15项以上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专利的一般周期在 2.5-3 年左右;实用新型专利从申请到授权在 7-14 个月左右;软件著作权从登记到拿证在 2-3 个月左右的时间。
发明专利的得分高于实用新型专利或软件著作权,如能够具备发明的,尽量具备发明专利。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高新技术企业评审实行打分制, 其中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是首要指标,所占分值高达 30 分。
所以知识产权方面, 既要保证有数量的同时,还要体现有质量的存在,这个质量表现在知识产权类型、与产品的相关度和技术先进性等方面。
2、提前归集财务费用建立科技财务体系
高企认定工作指引中明确了研发费用归集的范围:人员人工费用、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设计费用、装备调试费用与试验费用、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以及其他费用。
同时明确指出企业应对研发费用进行单独列支并单列到具体研发项目。
而如果企业在前期并没有将研发费用单列到项目甚至没有在账内单独列支研发费用,那么必然导致企业财务人员在申报高企认定时,才临时按照「指引」要求,按项目对研发费用逐项进行归集、认定,工作量非常大,有时甚至都是在做无用功。
因此,提前归集财务费用是十分重要的准备环节。
此外,认定条件还要求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要求。
因此,企业前期对每一个研发项目在财务上设账目管理,形成规范的科技财务管理体系、建立完善企业科技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便十分重要。
如果没有相应的财务体系构架,很难证明企业正在健康、快速发展,自然也会提高企业申请科研项目资金的难度与风险。
3、事前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体系
认定条件要求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比例要在 10以上。
这就要求企业要建立人力资源体系,要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人力资源服务,满足公司和员工发展的需求。
4、预先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
主成果一般有硬件、软件、工艺、方法、服务等,副成果一般有标准、专利、论文、图纸、著作、报告等。
科技转化成果,是高企认定的认定条件中另一项高分项, 因此,在这一项做好工作,是直接可以提升高企认定成功率的。
因此企业要在前期做好项目规划与定位,做好立项评估,注重立项管理,建立制度保障使风险可控;同时还可以借助外力,突破技术难题,以此推动企业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才能使其在评分中拿到高分。
5、及时建立研发机制,规范组织管理
高企认定工作指引指出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中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评分占比 20,这就要求企业在日常研发过程中对研发流程的梳理、管理制度的执行、奖励政策的体现都要明确规范。
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活动中形成的材料是很多的,有些材料是证明成果的, 如知识产权证书;许可使用合同、生产批文,新产品或新技术证明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报告;有些材料是可以验证过程的,如省级以上科技计划立项通知、委托科研协议、行业专家对研发工作的评价会议意见等。
后记:2022 年准备申报或者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规划,一定要趁早!越早规划,申报成本越低!越早规划,更早享受各项政策福利,更早提升企业的无形资产!越早规划, 企业材料准备越充分,对应的申报成功率越高!越早规划,各种隐藏的风险越早排除,申报的风险也越小。